专业名称:预防医学
专业代码:100401K
一、培养目标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为基层培养注重人文精神和实践教育,系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防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可从事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环境保护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工作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远大理想和职业态度,维护卫生服务公平性,具有优良的社会科学理论及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精神。
(3)热爱公共卫生事业,理解中国公共卫生现状和特征,能为人群健康无私奉献,具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公共卫生职业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遵守学术规范。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健康观念,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履行维护、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5)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
(6)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批判精神。
(7)在预防医学的实践中,以人群健康的利益为重,注意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知识要求
(1)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掌握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大学数据、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掌握医学人文、社会学、法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了解维持机体平衡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机制;掌握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了解人类生命周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机制结构和功能在疾病状态的异常改变。
(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掌握重大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措施。
(4)了解公共卫生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5)了解并理解现代健康观和生态健康模式,认识自然和社会因素、心理和行为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了解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6)掌握调查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发现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及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理论和方法。
(7)掌握在预防疾病和伤害,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过程中应采取的行动。
(8)了解妇幼、青少年、劳动力人口、老年等特殊人群及职业人群与流动人口的卫生问题与卫生保健需求。
(9)了解识别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的基本知识及处置原则,了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处置原则。
(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及其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分析与评估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公平和效率的基本知识;了解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基本知识。
(11)了解全球公共卫生状况,了解各类国际卫生组织和著名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领域及其作用。
3.技能要求
(1)具备到人群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监测和分析归纳疾病、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诊断公共卫生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公共卫生干预计划及评估干预效果的基本能力。
(2)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的临床识别能力,并掌握其基本处置原则。
(3)具备执行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的基本能力。
(4)具有识别、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与政府部门、相关组织、媒体、公众、同事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和从专业角度开展社会动员与组织卫生相关资源的初步能力。
(6)初步掌握公共卫生检测常用仪器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白主设计实验以帮助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阅读和翻译能力;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
(8)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9)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具有批判性地评价现有知识、技术的能力,以及在专业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10)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木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1)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和时间分配
1.标准学制为5年,实行有限弹性学制。最长修业年限在标准学制的基础上延长两年(即最长修业年限为7年)。
2.时间分配:按周计算,共 258 周。其中教学 135 周,实习54 周,毕业论文答辩4周;考试14 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各2周,社会实践和军训8周,机动 9周,假期34周。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学科。
2.专业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微生物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
3.专业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医学影像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卫生法、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4.主要专业课程
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
5.主要专业实验
环境卫生学实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儿童少年卫生学实验、卫生统计学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卫生微生物学实验、临床检验诊断基础实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毒理学实验、SPSS软件及其应用实验等。
五、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涵盖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和实践创新教育四个平台,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通识教育必修课模块5个
(1)思想政治课程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政策、贵州省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身心素质课程模块:军事教育、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
(3)语言文化课程模块: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
(4)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文献检索。
(5)自然/行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
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8个(可根据学校课程库建设情况进行调整)
(1)生命科学与身体健康课程模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史话、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健康生活预防癌症、走进《黄帝内经》等。
(2)文化经典与文化传承课程模块:中医治未病、西方医学史、大学茶道、中华民族精神等。
(3)社会热点与国际视野课程模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医学与人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宗教民俗学、社会学概论、民国风云纪实等。
(4)哲学与批判思维课程模块:中国哲学概论、西方哲学智慧等。
(5)语言技能与社交礼仪课程模块:女子礼仪、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
(6)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课程模块:魅力科学、现代科技与管理、PHOTOSHOP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等。
(7)艺术与审美课程模块:美术鉴赏、古典文学欣赏、儒家思想品格之美、影视鉴赏等。
(8)就业与创业课程模块: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等。
2.专业基础教育平台
(1)生物科学与基础医学课程模块: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机能学实验、药理学、医学遗传学。
(2)临床医学模块: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皮肤性病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
3.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教育课必修平台2个
(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临床检验基础、儿童少年卫生学。
(2)专业素质课程模块:SPSS软件运用、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法、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监督学。
专业教育课选修平台1个
(1)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科研方法学、循证医学、现场流行病学、生活中的毒物、生态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生殖发育、疾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自救、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云计算与大数据等。
4.实践与创新教育平台
实践创新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早期接触临床、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临床见习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学分等。
六、教学计划基本框架
1.本专业教学总学分最低应达到297分:必修课总学时3544.0,计197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5学分,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11学分,第二课堂20学分;实习54学分。
七、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教学、角色互换、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
八、见习及毕业实习
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授课期间,各教研室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见习时间。
毕业实习共安排54周,计54学分。分别到临床相关科室、预防医学各教研室、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慢性病防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地方实习。临床实习26周(其中机动2周内科8周传染科及院感6周儿科3周妇产科3周外科4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20周,437必赢会员中心实习8周。通过专题和现场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防卫生监督、监测及疾病控制的日常工作计划、疫情处理、疾病监测、卫生监督的手段、调查方法及实验室操作的机本技能。掌握查阅外文文献的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资料以得出科学结论的科研方法,为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独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热爱预防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每个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守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真地做好实习工作。
九、课程评价及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每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必修课考核形式分考试、考查两种。考核可采用闭卷、开卷或其他方式进行。选修课可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形式。各门课程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毕业实习结束后,考核实习过程中,能否圆满完成实习生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如何,能否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论文撰写和答辩效果如何。综合考察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综合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十、毕业论文
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开题,中期检查以及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合格,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选修课程达到学校基本要求,总学分达到本专业所修课程最低学分297学分,通识选修15个学分中,美育艺术类课程的选修必须达到2.0个学分,专业选修11个学分,第二课堂20个学分,国家体质测试成绩达50分及以上,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及《437必赢会员中心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